商标代理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商标代理是民事委托代理的一种,是指商标代理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以委托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办理商标注册申请、变更、续展、转让、异议、撤销、无效宣告、复审、纠纷的行政处理和诉讼等商标事宜的行为,是法律中介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标法》规定,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办理商标注册或者其他商标事宜应当委托商标代理组织,对中国企业或个人是否委托采取自愿原则。1990年我国商标代理试点开始,经历了起步、发展、迅猛发展几个阶段,到如今市场化、规范化商标代理体系形成,走过了三十多年的路程。目前,我国正在加速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商标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连续多年都是世界上商标申请量较多的。随着商标注册意识和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对商标代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质量代理对于商标代理行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商标代理机构,包括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服务机构和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律师事务所。本文着重探讨专门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中介机构,即传统意义上的商标代理行业的发展。
理行业历史发展基本情况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商标注册实行“核转制”,即通过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局初审,由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报批。1990年开始试点推行商标代理制度,率先在南京、江苏、沈阳等地试点,后又逐渐过渡到在全国推行商标代理制。早成立的商标代理机构都是当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下设的事业单位,需要经过资格审批,从事商标代理工作从业人员需要取得《商标代理人资格证书》。
2003年,取消商标代理机构和商标代理人资格审批,商标代理机构呈现爆发式增长。2013年,依据《律师事务所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管理办法》,律师事务所介入商标代理业务。
目前,全国在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备案的商标代理组织有6万余家,从业人员达50万以上,每年几百万件(2020年商标注册申请量为911万件)商标注册申请中90%通过商标代理组织代理,每年几十万件商标驳回复审、商标异议、商标无效宣告等案件也基本通过商标组织代理。长期以来,全国商标代理人为我国商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商标代理行业迎接新挑战
1、商标代理行业门槛较低,
从业人员业务水平良莠不齐
我国商标代理行业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商标局每年都对代理人进行业务培训,相对而言,商标代理比较规范,特别是代理商标业务有行政区域限制,不存在竞争。2003年取消了商标代理机构和商标代理人资格审批。近年来,商标代理机构和商标代理人从业都不需要资质,有些电商参与商标代理,推出商标注册不成功全额退款服务,或者“商标注册零代理”,使得商标代理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低门槛、低价位导致了服务质量持续下降。
2013年律师事务所进入代理行列,代理机构数量远远超出市场需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同行之间恶性竞争,导致出具虚假法律文件、欺诈委托人钱财、恶意抢注等现象屡屡出现,严重扰乱了商标代理行业的经营秩序。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传统商标代理机构不仅无力争夺新客户,而且面临着专业人才和老客户的流失。
商标代理行业的混乱现象,其根本原因是行业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不易区分。低素质商标代理人无法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商标代理服务。
2、商标注册机关便利化改革,
使得市场主体办理商标业务更简便,
跨过商标代理这一桥梁
2016年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改变了由商标局商标注册大厅受理商标申请的单一渠道,增加了委托地方受理商标注册申请,方便商标申请人就近办理商标业务,节省成本。降低商标官费,缩短商标审查周期,开放网上申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市场主体办理商标业务更简便。2020年9月,知识产权局推进知识产权业务“一窗通办”。商标受理窗口和zhuanli代办处“一窗通办”,遍布全国,好的低价、明码标价、网上申请优惠等措施使得商标申请人可以跨过商标代理这一桥梁自行办理。商标代理行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